2012年7月15日星期日

如何激励年轻人工作后续当义工 百名青年与社青体部代部长对话


怎样激励年轻人在离开学校、投入职场后继续当义工?有年轻人建议让志愿者豁免缴交所得税,或者在申请预购组屋时享有优先权。
  昨天的一场青年对话会上,约100名高中、理工学院和大学生同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代部长陈振声交换意见,探讨如何维持我国青年对社区服务的热忱,确保他们从中学到大专学府,以及毕业后踏入社会时,能继续当义工,避免成为“浴缸”型志愿者(bathtub volunteer)。
  所谓的“浴缸”型志愿者,指的是在念书期间勤于当义工,工作后就减少志愿服务,直到事业有成、孩子长大后,才重新投入义务工作的人。
  对话会是配合全国青年理事会(National Youth Council,简称NYC)所举办SHINE青年节的一系列活动之一,由推广志愿服务的组织Voluntarius和理事会属下的社区服务马拉松(Community Service Movement)青年组织委员会联合举办。
  陈振声也是青年理事会主席。
  陈振声回复记者的询问时指出,许多国家都在努力尝试解决“浴缸”志愿服务的问题,鼓励人民持续地做义工。
  这个对话会,能提高青年对这个现象的意识,避免他们大专毕业后,也沦为“浴缸”型志愿者。
他说:“很多国家都不要它们的‘浴缸’那么深,持续性是很重要的。这有利于福利或志愿团体,也有利于志愿者个人的发展,确保他们年少时所投入的努力能持续下去,为社会造就更大、更多的福利。”
  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交谈中,与会者对如何激励青年继续做义工不断提出意见。
让义工享各种好处
  有些与会者认为,政府在这方面可以发挥其影响力,推出一些鼓励国人做义工的政策,如政府在税务上,或在预购组屋(Build-to-Order,简称BTO)分配方面,让义工享有好处。
  除此之外,与会者也觉得雇主可以推出鼓励员工为社会服务的人事政策。可喜的是,多数与会者认为,做义工着重的还是志愿者的真心诚意。
  陈振声认同雇主在人事政策上可以做出一些调整,但他也指出,员工本身应发自内心,参与社会服务。
  他举例说,有一跨国企业本身就很慷慨地让员工每周有特定的时间去做义工,认为这其实不会对公司造成损失,反而是栽培年轻职员的一种方式,不仅能激发他们的思维,也是磨练他们领导能力的平台。
  大学三年级学生叶慧恩(22岁)认为,她开始工作后,更需要刻意安排时间和家人与朋友保持联系,这将削弱她当义工的意愿。
  她说:“虽然这个对话会没有回答我所有的顾虑,不过至少我现在知道有些公司正在尝试让员工参与志愿服务,我求职时会为此稍加留意。”
  参与讨论的教师陈钦(27岁)则说:“当义工时,不要把重点放在自己的付出有多少,而是你的付出能让对方有多么地开心。
“只有这样,志愿者本身才能有足够的内在动力,参与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