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顺福
4月5日,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长维文医生与国际奥委会会长罗格签署了新加坡主办青奥会的合作协议书。过后,维文说,我国的挑战是确保每个新加坡人都能感觉到自己是青奥会的一部分。他还说,我们必须能够提升自己在各方面的水准,包括礼貌、待人处世,以及如何对待外国人和宾客的态度。
笔者也曾在拙文《从积极角度看打造优雅社会》(1月18日《联合早报·言论》)谈及此课题:“2008奥运会主办当局正在大力向北京市民展开优雅教育……如果我国成功申办2010年的青年奥运,那北京的作法是值得我们参考的。”
提升年轻国人的精神素养
为了了解举办青奥运的意义,我游览了它的网站。除了竞技,它的意义涵盖了两大方面。一是通过教育发扬奥运精神,包括运动对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它的社会价值观、使用禁药的危险以及与训练相关的事项。二是通过最先进的管道发扬青奥运的价值观与精神。由此可见,除了体能和技能的比赛,利用青奥运这个平台来提升年轻国人的精神素养相辅相成的。
作为首届青奥运的主办者,我国的责任是重大和艰巨的。除了把运动赛事办妥之外,我想,我们务必把首届青奥运办得别具特色。既然是特别为年青人主办的盛会,如何借用青奥运之力推动年青国人学习和成长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依我之见,有组织性地让年青国人参与青奥运的运作是关键的考量。
参与的三个层面
超过3000名各国健儿到时候会聚集狮城。对我国的年轻一代来说,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参与机会,不能失之交臂。如果我们能够通过青奥运的配套计划让年青一代成长,那举办青奥运的意义将会更大。对外国健儿来说,除了使他们感到宾至如归外,安排与本地青年交流、了解新加坡的发展和体验人民的生活也应是盛会内容的一部分。笔者以为我们可以从下列三方面讨论这课题。
一、迎宾。在这工作领域里,动用我们的中学生和初院学生参与接待工作是最恰当不过的。因为年龄相当,他们与健儿的沟通绝对不成问题。以我的想法,初院和中学可以组成联队,每队可以负责照顾一个参赛国的健儿。有意参与的学校可以预先选择参赛国家但最后决定须由主办当局作出。学校队伍(简称接待团队)的主要任务包括迎宾,提供参赛国健儿需要的资讯并协助常规之外的服务要求。每个接待团队应有一名或多名学校老师领导。在接待参赛国决定后,接待团队就可开始作些准备工作包括了解参赛国的情况、健儿们的资料、所讲的语言及兴趣等等。如果参赛国是非讲英语国家,或许主办当局能安排接待团队学习对方的语言以便沟通。在青奥运举办期间,除了充当指定参赛国健儿极需的资讯员(resource person),他们将是我国最佳的亲善大使。这样的安排将能很好地照顾到参赛者的需要,使他们有宾至如归之感。对参与的学生来说,这类的服务不只能够磨练待人接物的技巧,还能让他们亲身实践助人为快乐之本的理念。还有,因为对方不是一般的民众,而是国家顶尖的体育健将,这项服务会带给他们极大的满足感。
二、年青人与青奥运。年青人应该是盛会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在青奥运旗帜下提升国人成长计划的受益者。我认为提升计划可包括教育和社区两方面。在教育领域,相关团体可以考虑主办配合青奥运的研讨会,供中学三年、四年级学生及初院生参与。研讨会可以探讨跟青奥运相关的课题例如:《年青人对青奥运的期望》、《青奥运如何促进世界年青一代的了解?》等课题。国际奥委会的委员可以受邀为主讲嘉宾。如果时间允许,青奥运健儿可以出席、参与、甚至在研讨会上发表意见。这类的研讨会能让参与者对主办青奥运的意义有更好的了解。国人也能通过研讨会增长知识,扩大视野并认识新朋友。在社区方面,年青国人可以成立委员会负责探讨如何协助年长及残疾人士观赏青奥运。要做到全民拥抱青奥运,这方面的安排就不能被忽略。
三、认识新加坡。这是一个重要环节。五湖四海的健儿千里迢迢来到狮城,在空档时间安排他们了解我国的发展和体验国人的生活应该是重头戏的一部分。除了参观本地名胜地点,安排他们到组屋区一游应该是很有意义的。如果情况和时间许可,安排他们在民居住宿一宵将是非常理想的。接待团队的成员显然可以成为民居住宿接待家庭的首选。此外,照顾各国健儿的接待团队可以接受特别要求,例如,带某位健儿到特定地区游览观光。
作为首届主办国,我们应该把青奥运办得有声有色。奖牌数目的多寡不应该是最重要的。衡量成功的指标有三。一是青奥运是否带给我们冲击并在某方面触动到国人的心;二是外国健儿对青奥运特色的评价;三是参赛队伍对主办单位的效率的满意度。如果三个指标的答案都是肯定的话,那2010年的首届盛会将会在青奥运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作者是本地资深文化工作者
2008年4月20日星期日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